“太子?!”知府夫人显然是还未听闻前衙的事,所以惊讶至极。
容歆温和道:“自然,容某自仁孝皇后薨逝,一直侍奉于太子殿下左右,我在此,太子殿下自然也在。夫人可是有所怀疑?”
“不敢。”知府夫人忙道:“皇上銮驾至五台山,我们大人虽未参见,却也知太皇太后和太子殿下仪仗仍在五台山。”
“如此,我便不再费口舌与您解释。”容歆始终有礼有节,“还请您为太子殿下的护卫们也备些饭菜,不必上酒。”
“大人随意派人吩咐一声,我必定好生料理,怎好劳烦女官亲至?”
容歆道:“不麻烦,太子殿下和知府大人有公事处理,正该我这样的闲人跑腿分忧。”
知府夫人只道这传闻中的容女官实在是礼仪周到,不愧是执掌过凤印的宫令女官。
而容歆说完便客气告辞,方一起身,又语气谨慎道:“方才忘记嘱咐,太子殿下身份贵重,如今下榻于岱州知府衙门,为保障太子殿下安危,日后府内侍从皆不可随意出入,望您理解。”
知府夫人马上点头应道:“这是当然。”
容歆弯起嘴角冲她一笑,转身离开后宅。
她回到前衙,当着岱州知府的面,带着几分促狭般对太子赞道:“知府夫人真是深明大义,无论是备宴还是我拜托她莫要让侍从随意走动惊扰殿下,她皆尽数答应下来。”
“是吗?”太子附和道,“确实是贤内助。”
岱州知府灰心地闭上眼睛。
半个时辰左右,知府衙门内客满盈门。
城内所有有些声名的人家,一听得太子殿下竟然忽然出现在岱州府,且还邀请他们赴宴,当家人在的便当家人来赴宴,当家人不在的,便是长子嫡子来赴宴,总之无一推辞,甚至还颇为热情。
太子虽未正式应酬过,却也知道不能太过开门见山,于是他对众人的礼来者不拒,皆由容歆收下。
随后便以茶代酒,敬诸人道:“吾在京中也对晋商大名常有耳闻,此时得见,敬诸位一杯。”
“我等敬太子殿下。”众人纷纷起立,受宠若惊地端起酒杯回敬。
太子一饮而尽,杯口一转,展示给众人。
众人见状,马上将杯中酒也一饮而尽。
容歆特意请知府夫人上的好酒,便是这些人常宴饮,不多时也有几分不胜酒意。
酒酣兴浓,太子忽而一叹。
众人中为首一人立即殷勤地问:“太子殿下为何而叹,若是我等能为殿下效力,必竭尽心力。”
等的就是这一句话。
太子立即道:“既然诸位仁义,吾便直言,吾欲向诸位借粮赈济灾民。”
“借、借粮?!”
第74章
“是, 吾欲向诸位借粮赈济灾民。”
太子耐心地又重复了一遍。
先前说话的那位商人, 是岱州府商会的会长,姓范,与八大晋商之首的介休范氏属同族, 在岱州府极有地位。
当年这八大晋商为清军入关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若是教容歆来看,与叛徒无异。
然在太子的立场上,便是对只知逐利的商人心中有些许看法, 他们却也都是大清的子民, 只要未曾犯法,并不会就因偏见而差别对待。
更何况此时, 他还用得到这些人。
遂太子补充道:“今日我所言,仅以我个人的名义,而不是以朝廷的名义。诸位若是愿意助我救济灾民, 立字据,由岱州府百姓为证,待我回京, 必定会如数归还。”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他们倒不是担心有借无还,而是不愿白白拿出去东西还一点儿好处也占不到。
然而上首之人纵是年幼, 毕竟也是太子, 不能明着说也不能不说, 一时间纷纷不知该如何回应, 最后只能看向范会长。
范会长在众人的目光中摸了两把胡子, 起身拱手道:“太子殿下赈灾借粮,实为仁义之举,我等自不敢提归还一事,便是敬献一二也是义不容辞。”
“是是是。”
“我等义不容辞。”
“必定支持太子殿下。”
其余人纷纷响应,然而范会长话锋一转,略带些许愧疚道:“然我等去年皆损失惨重,如今也是捉襟见肘,万望太子殿下见谅。”
其余人一听,也跟着改换口风,道:
“请太子殿下见谅。”
“必定竭尽全力支持,望太子殿下莫要嫌少。”
“力有不逮,唉——”
“……”
他们这番作态,太子如何能丝毫看不出是对他的轻视,可他确实除了原数奉还,并不能保证给他们什么。
容歆原先一直安静地站在太子身后,此时便微微倾身,状似只对太子说,实际声音不小道:“殿下,纸笔我已背好,不若便由知府大人亲自执笔手书字据,您以为如何?”
太子颔首,卸下他的私印,道:“由姑姑替我盖上印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