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习结束了,所有参加演习的士兵都得到了一份奖励,受伤的赶紧送野战医院救治,至于死亡的,也有一个隆重的葬礼,家属会得到一大笔抚恤金。充足的物资供应,相对完善的医疗、抚恤体系是东江军能熬过这几个月的地狱式训练的重要原因,死在训练中所能得到的抚恤往往比斩杀一名建奴的赏格还高,大家还有什么好怕的?当兵不就是玩命的吗?
当然,这些事情都有人张罗,用不着杨梦龙操心。事实上,他马上就要离开复州,返回北京了————渤海的海冰刚刚消融,北京那边就派人过来催啦。亲自到医院去慰问一番伤兵之后,他便骑上快马,带着亲随直奔旅顺港,那里已经有船在等着他了。
随着天气转暖,大连地区也热闹起来了,渔民成群结队扬帆出海,小渔船在近海捞捕鱼虾海带,大船则进入鲸海追捕鲸鱼————鲸鱼是个好东西,不仅能为灯塔提供大量优质燃料,还为东江军提供大量肉食,鲸鱼肉已经成为东江军饮食的重要构成部份了。盐场的烟囱也冒出了大团白烟,重新开始煮盐,农民则扛上锄头在田间忙碌,引水灌溉麦田,不少朝鲜移民和日本俘虏则在沿海和河谷平原间埋头耕作,试着播种水稻————以前东北的主要作物是小麦,在杨梦龙的建议下,东江军把一些不适宜种植小麦的湿地利用起来,组织日本俘虏和朝鲜移民去种植水稻。朝鲜移民自己带来了稻种,日本俘虏……不用带,杨梦龙抢来的大米和稻谷东江军放开肚皮吃了好几个月也才吃掉了一半而已,那些没有辗过的稻谷就有不少是优质稻种,撒下去就是了,有收成的话叫意外之喜,没有收成的话也不要紧,多试几次就行了……在几百年之后东北可是出了名的粮仓,东北大米驰名中外,那些高产稻种就是这样慢慢培育出来的。
吴永笑着对杨梦龙说:“冠军侯你真的是个福将啊,去到哪里哪里就变成天堂……看看旅顺现在的样子,咱家都不敢相信这里原来是东江镇的地盘了!”
杨梦龙问:“东江镇的地盘怎么啦?”
吴永说:“东江镇的地盘?穷!穷得连叫花子都不愿意去!当然,这些都过去了!”
杨梦龙哼了一声:“这点小小的起色算什么?我说有朝一日整个东北将会变成大明的粮仓,你会不会相信?”
吴永斩钉截铁:“信!”
杨梦龙揉了揉鼻子,咕哝:“真没意思……你好歹也怀疑一下嘛!”
赶到旅顺港的时候,正好赶上登莱新军最后一批士兵登船返回山东。登莱新军颇为郁闷,去年跟着杨梦龙跑到日本又烧又杀把日本闹了个翻天覆地,烧杀得正过瘾,又因为建奴异动紧急撤了回来,本以为可以跟着杨梦龙狠狠地揍一顿建奴,再次重现旅顺大捷,结果他奶奶的建奴根本就没打算跟他们交手,害得他们窝在大连好几个月,除了操练一下东江军那帮菜鸟,什么都干不成,真是太泄气了。好在他们也不完全是浪费时间,在这几个月里,跑回东北的虎兵陆续带着两千多人穿越莽莽丛林来到大连,这两千多人里有将近一半可是够得上白甲兵标准的,这批优质兵员通通都拨给了登莱新军,也算是对他们留在大连训练东江军的报酬了。
杨梦龙搭乘其中一艘运输船前往天津,一路上看到这条航线异常繁忙,运粮食的,运水泥的,运钢铁的,运棉布的,穿梭不绝,这意味着天津、登莱等港口也变得异常的繁荣,不像以前那样冷清了。这是人口大国的好处,一个地区的发展总是会带动邻近的地区共同发展,大连搭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周边地区自然也要分一杯羹的。他捏着下巴对吴永说:“唉,我们的人口还是太少了。如果再多一亿人,发展会更快。”
吴永给吓得不轻,再多一亿人!我的老天爷,还让不让皇上活啦?光是管这一亿人已经是焦头烂额了!他说:“你就别开玩笑了,再多一亿人,上哪找这么多地分给他们?”
杨梦龙说:“我不是跟你说了嘛,东北那边有的是肥得流油的土地,容纳几千万人都是轻松加愉快的!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地给那么多人种,而是没有那么多人种地!”想了想,用力一挥手,说:“算了,等把建奴灭了,再想办法移民,实在不行,就到小日本家里抓个几十万过来!”
那语气,好像日本和后金都是他家菜园里的菜,他爱怎么掐就怎么掐……
船在天津靠岸,杨梦龙本来想悄悄的进京,打枪的不要,谁知道船还没停就看到天津大大小小的官员在码头上等着了,看到他的船靠岸,一个个笑得跟朵花似的,就差没有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了。看样子是躲不过了,杨梦龙郁闷地上去,马上被这帮家伙簇拥住,争着嘘寒问暖,那叫一个关怀备至。天津卫可是下足了力气,为他备下盛宴,山珍海味,河鲜水产,数都数不过来,天津官员缙绅尽皆出席,轮番吹捧,那叫一个客气!等他喝得有一点醉意了,天津知府才终于掏出了心里话:能不能帮帮忙,给他们跟东江军牵条线,让天津也从海盐生意中分一杯羹?
————在毛文龙时期,天津文官把东江军欺负得太狠了,完全不把他们当人看,现在东江军靠着海盐咸鱼翻身,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这帮官员眼馋得不行,想凑过去分一口却又不好意思,没办法,只好请杨梦龙帮忙了。
这个小意思,杨梦龙痛快地答应下来。在他的帮助之下,东江军和天津官场达成了和解,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向天津提供大量优质海盐,天津再转销往内地,由于成本低廉,河北很多大城市的盐价应声而跌,老百姓享受到了不少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