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思路(2 / 2)

明末混球 流光飞舞 1656 字 1个月前

后装线膛炮尚且如此,后装线膛步枪就更不用说了……就当时的那金属加工技术水平,没有人会认为在一支只有十几毫米口径的枪管里刻膛线会比在上百毫米的炮管里刻膛线容易吧?杨梦龙来到的时候,叶鑫等一帮子工程师正拿着一支有着厚重的历史沧桑感的步枪在那里比划着,甚至把手指头伸进枪管里,触摸着里面的膛线。没错,这支线膛步枪就是杨梦龙从登州军火库里翻出来的,快马加鞭的送回舞阳了。 洋鬼子利顿操着不是很流利的汉语向他们讲解:“这支步枪最珍贵的地方不在于这用上好的木材制造的枪托和用象牙制成的饰物,而在于这里面那一道道优美的膛线……”

叶鑫问:“你们是怎么刻出来的?”

利顿说:“找技术最为高超的工匠,用最好的刀具一刀刀的刻,得花上大半年时间才能刻好一支枪管,而且废品率还很高!”

大家一听便泄了气,最好的工匠得花上大半年时间才能做出一支,那还玩个毛啊?首先是难做得要死,其次是贵得要死,再次是……再次,它根本就不符合杨梦龙的标准,杨梦龙要的是后装线膛枪,这是前装线膛枪,差远了!

杨梦龙走过去,问:“那两支枪,你们研究得怎么样了?”

叶鑫见他来了,顿时叫起苦来:“大人,你可来了!你不知道啊,这整整一年,我们什么都不干,整天就是在这里琢磨着怎么刻那个膛线!”他指了指手里这支前装线膛枪,“大人从山东送回来的这两支火铳,我们仔细研究过了,大人说得一点都没错,有了膛线,确实打得更远,更准,杀伤力更强,但它的缺点同样非常明显……”

杨梦龙问:“什么缺点?”

叶鑫说:“装弹!由于有膛线,它装弹比起没有膛线的火铳来要慢得多,其他火铳打了两三枪,它未必能打上一枪!”

杨梦龙要过那支前装线膛枪,又弄了发铅弹尝试着装进去,结果比划了一通就放弃了:前装线膛枪的子弹比火枪的口径要略大,必须用锤子一点点的敲进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子弹充分嵌入膛线,否则膛线是没办法发挥威力的。这样搞带来的后果就是装填远比滑膛枪困难,人家都打了两三枪它都不见得能装好一发子弹。这是西方国家在十七世纪便造出了线膛枪,可一直到十九世纪才大规模生产、装备的重要原因:论火力密度,它还不如滑膛枪呢,谁拿这玩意去玩排队枪毙,百分之百会让对手打出屎来!当然,加工困难也是一大原因,全靠手工要制造一支线膛枪的难度是难以想象的,一名技术高超的工匠差不多要一年才能做好一支,成本自然就低不到哪里去了,拿来给贵族打猎还行,大量生产列装部队就算了,财政部长会疯掉的!至于明末流小说里频频出现的先在铁皮上刻膛线,然后卷成枪管,解决膛线加工难题这类的段子,笑笑就好了,这样子弄出来的枪管,一场仗下来不炸膛弄死几百号人都对不起那些工匠。

能造和能大量制造是两码事,欧洲十七世纪初就能造线膛枪了,却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拥有了大量制造线膛步枪的能力,也就是被无数明末小说作者捧上天了的陆战神器,米尼步枪。事实的残酷性在于,他们如此推崇的米尼步枪仅仅列装了二十来年就退役了,永远地从陆军装备序列中消失了————如果工业技术水平能达到大量制造米尼步枪的地步,要制装后装线膛步枪也没有任何难度了,搞米尼枪纯粹自己找抽。

“我们锯开了其中一支铳管,认真研究了里面的膛线。”叶鑫拿出一沓图线,上面全是用鹅毛笔画出来的枪管结构图和膛线图案,可见他们是下了苦功的,真的是照着膛线一笔笔的划上去,毫厘不差。叶大师的神情多少有点沮丧:“这膛线也没什么复杂的,不外乎是用刀在枪膛内刻出螺旋形线条罢了,但是我们想破了脑壳也想不出有什么刀具能够在如此坚硬的铳管内刻出膛线来!”

杨梦龙朝一台正在工作的机床一指:“你们就没有想过直接用机床钻?”

工匠们都愣了一下:“用机床钻?”

杨梦龙说:“对啊,先用钻床将枪管钻好,再用螺纹加工机床加工膛线!”

叶鑫眼睛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我们的手是伸不进去,机器还伸不进去么!对,就这么办!”

利顿有点怀疑:“有这么锋利的刀具么?”

杨梦龙差点没一脚踹过去:“没有你们还不会想办法做啊?那么多钢铁任你们选,我就不信没有一种钢铁适合做刀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