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京(1 / 2)

明末混球 流光飞舞 1633 字 29天前

吴永打马追上来,深深的看了一眼杨梦龙怀里的小女孩,叹息:“可怜的娃娃……小杨将军,你真是心地善良。”

杨梦龙苦笑:“我倒谈不上有多善良,只是既然看到了,就得管一管……吴公公,这国家到底是怎么了,拥有十三省富庶之地,万里疆土,为什么连老百姓都养不活了?”

吴永又是一声长叹:“还不是这天灾人祸闹的?自万历朝以来,大明境内的天灾一直就没有停息过,不是这里大旱,就是那里千里泽国,要么就是蝗虫铺天盖地,流民作乱……朝廷刚开始的时候还勉强能够应对,但是自从辽事败坏之后,不得不把绝大多数的钱粮投入到辽东,再也无力应对那频频发生的天灾了。”

杨梦龙想了想,摇头:“不可能整个国家都发生天灾,就算北方粮食失收了,还是可以从南方调,总不至于让老百姓连口饭都吃不上。肯定是这个国家出了问题了。”

吴永面色微变,紧张的看了看四周,低喝:“小杨将军,慎言!”

杨梦龙嗤了一声,没说话。每一个朝代的崩溃都是从那接连不断的天灾和瘟疫开始的,明朝也不例外。翻开明末天灾的纪录,可谓字字惊心,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有饥荒记载的就有二十五年,至于崇祯一朝十七年,更是无岁不饥。陕西连年大旱,草木皆估,陕西百姓无以存活,只能造反了,而河南同样是年年饥荒,旱灾涝灾蝗灾接踵而来,直到明朝灭亡也没有得到好转。别说北方了,就连一向风调雨顺的湖广,也时不时发生旱灾,粮食失收,这种长时间大范围的天灾,再加上连年征战,一点点的掏空了明朝的国力,而几乎无可救药的贪污腐败则彻底腐蚀了帝国大厦的根基,明朝勉强支撑到崇祯这一朝,已经是油尽灯枯,风雨飘摇了。但是在杨梦龙看来,把责任全部推给天灾也是不公平的,新中国成立之后遇到的天灾也不少,特别是九八年的大洪灾,大半个中国都泡在水里了,却没有发生饥荒,并不是天佑中华,而是那滚滚激流让几十万解放军用胸膛给堵住了。天灾哪个国家都会有的,谁也躲不过,就看国家是否应对得力了,如果中央政府还有较强的动员力量,能有效的动员起整个国家的财力物力进行救灾,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要命的是,明朝现在已经丧失了这种统筹调动的能力,面对天灾束手无策,只能放任灾难持续,最终击垮了整个帝国!

是的,这个国家出了问题,而是大问题,几乎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了。

他不说话,吴永也不说话,抿着嘴不知道在想什么。作为一个还有一点节操的太监,看着遍地流民流离失所,尸首相望,吴永也觉得心酸,可是,他能做什么呢?什么也做!什么也做不了。

方逸之同样没有说话,只是望着路边的尸首,心里发出一声悲叹:“可怜吾国吾民吾民!”

沉默中,队伍继续前进,奔向北京城。

明朝的陆路交通颇为发达,驿道以京城为中心,翻山越岭,一直延伸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这是古代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驿道给军队调动、传递军情、粮食运输等等重要行动提供了方便,如果天气晴朗,路况又好的话,骑马一天能走四百里,累了可以到驿站休息,驿站可以提供换乘的马匹以及食物、住宿,效率极高。可惜一场大战下来,生灵涂炭,连驿道都遭了殃,很多驿站被后金抢了个精光然后一把火烧掉,效率自然就大减了。杨梦龙这一行数十人,自然不可能人人骑马,当然跑不出一天四百里这样惊人的速度,到天黑的时候,他们离京城都还有一百多里远。最最倒霉的是,驿站已经被烧掉了,大队人马只好在路边安营扎寨,吃点干粮,喝点水,休息休息。

天一黑,安宁就哭着要找娘,四五岁的小女孩,对母亲还很依赖,突然看不到母亲了,跟一群陌生人在一起,她当然害怕。杨梦龙使出浑身解数哄她,结果越哄她哭得越厉害,他束手无策,因为他实在不是照顾小孩子的料。正狼狈间,方逸之走了过来,让自己的丫环把安宁抱到一边去哄,嘿,三分钟不到,安宁就不哭了,所以说,这种事情还得让专业人士来做。方逸之递给杨梦龙一碗鸡汤,是用烧鸡煮的,煮得香喷喷,杨梦龙将汤浇在饭上,吃得腮帮鼓鼓头不带抬。方逸之倒也有耐心,就在一边等着,等他吃饱了才问:“小杨将军,你打算怎么安置这个小姑娘?”

杨梦龙说:“还能怎么安置?先带在身边,想办法找一户愿意收养她的人家,送给人家收养呗。”

方逸之说:“你真是心地善良。”

杨梦龙声音低沉:“谈不上什么心地善良,只是碰到这样的惨事,我不能坐视不理。”他神情苦闷:“只是我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过单薄了,有心无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