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飞问到猪杂的处理问题时,赵屠夫告诉了他,猪杂在这里叫“猪下水”,一般人都不吃。屠一只猪,只有猪肉可以卖钱,其它的猪头、猪尾巴、猪蹄、猪下水,甚至包括猪骨都不能卖钱,这些不能卖钱的东西,穷人家就留下来自己吃,富裕一点的人家就扔了或者喂狗,屠牛也如此。今天,赵屠夫就给一家富裕人家屠猪,人家不要“猪下水”,他就拿了回家。
雷晓飞问他为什么不拿猪头、猪尾巴、猪蹄和猪骨回来时,赵屠夫反问道:“这些毛茸茸、没有多少肉的东西能吃嘛?”
雷晓飞心里大呼古人不识宝,同时又为因古人不识宝方便了自己而窃喜。一个物尽其用的方案浮现出在他脑海,他要用古人弃置的“猪下水”来做菜,这正符合他那用最少的钱,发挥最大的作用的初衷。
雷晓飞先请赵屠夫明天帮忙买五斤“五花肉”,并按他要求的规格把“五花肉”剖好,准备用来晒腊肉;然后雷晓飞又吩咐赵屠夫,从明天开始,帮他收集人家不要的猪杂、牛杂,反正是猪、牛身上缷下来的物件,不管哪个部位他都要,只要人家不要的就收回来,赵屠夫喜欢的就拿去吃,剩下的全部交给自己。赵屠夫虽然不明所以,但也爽快地应承了雷晓飞。
从赵屠夫家出来,雷晓飞径直走到张铁匠家,让他帮忙打几张刀具。他把剔骨刀、切肉刀和刮毛刀的式样详细告知张铁匠,然后两人一起大干了两个多小时。出门时雷晓飞手里多了几张满意的刀具。
解决了原料的问题,雷晓飞的心松了一半,还有一半就是调味品的问题。那时不单是调味品少,人们用得更少,一般人家的家里烹调只用盐和油,其它基本不用。而像雷婶这样的面馆,也只是多了一些糖、豆豉和豆腐乳,这些调味料的使用量也少得可怜。更令雷晓飞抓狂的是,前世中家庭和餐馆用途最广的酱油,在这里竟然没有。
酱油,广东人称豉油,是烹调中调味、调色的最好调味品。没有它,很多菜式失色,引不起人的食欲,如腊味、卤味等。雷晓飞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当代既然有豆豉,为何没有酱油,两样东西可是同一原理腌制的呀?但现在确是没有,雷晓飞也只好徒呼奈何,只能先用着现有的调味品,待食店安定下来以后再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