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方弛远和方喜云两个人行了大半月的船,因为这次是楚正则帮着买的船票,所以无论是房间大小还是行船速度,都比他们来前好很多。
“弛远。”一早上方喜云就敲响了方弛远的房门。现在会试已过,方弛远也不在一直抱着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不放,而是捡一些史书或者游记之类的东西看看。
“爹,门没锁。”
方喜云应声推门而入:“该吃早饭了。”
“爹你先去。”方弛远对着方喜云笑笑,然后把自己的书本放好。
早饭是船上每日免费提供的,但是只有简单的粥和馒头,这船上的富贵人家一般都会在船上买别的东西吃。
方喜云和方弛远在位子上做好,喝了粥,方喜云道:“就快要到家了,这次出来好几个月,就像做梦一样。”
“是啊,现在都六月了,也不知道娘和妹妹在家过的怎么样。”
“家里有你爷爷和大伯在,咱家人也不少,总不会被人欺负了去。”
方弛远听了笑笑:“爹,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娘和妹妹两个人在家会冷清一些,时间久了,我也想她们了。”
方喜云嘴角笑笑,没有答话,眼神明暗着看不出是高兴还是伤心。
方弛远以后如果做官,只怕会一两年都见不到一次,所以方喜云和方弛远很少会谈这样的话题。
行船又过了小半个月,方喜云和方弛远回到了溪山县,让人帮着把东西都从船上搬下来,码头风大,两人等了一会儿,就有楚正则家的仆人找了过来。
“请问您可是方弛远方少爷?”
六子是楚正则家的家养奴才,前几天楚家接到楚正则的来信,他就在这码头等着,如今也等了三天了。
“我是。”方弛远看着并不认识的六子,转念一想就问道:“你是楚家的人?”
六子咧嘴笑了起来:“真是方少爷啊?我是楚家跑腿的,您先等我一会,我这就去把老爷找来。”
六子说完也不等方弛远反应,拔腿就跑了出去,方弛远看着六子离去的背影,摇头笑了笑。
楚父年近五十,是个儒雅严肃的中年人,码头风大,他自然不可能在这样的地方等着,六子一离去就是小半个时辰才回来,在他身后,是同样匆匆忙忙的楚父和楚夫人。
“让贤侄久等了!”离的还远,方弛远就听到楚父的招呼声。
“伯父言重了,没等多久。”
楚父离近了之后,又向方喜云打了一个招呼后才开口道:“这里风大,贤侄别在这吹坏了身子,我带来了马车,先让六子他们帮着把东西装上,我们先在一旁说说话。”
“好”,方弛远点头应允,等四人找了个避风的地方站定,楚母一脸焦急的站上前来:“正则和歌儿两个在上京过的可好?你见到他们可是瘦了?”
“没有。”方弛远答道:“师兄和嫂子过的很好。”
“那就好。”楚母心里有了一点点慰藉,然后又问方弛远道:“那宝儿可还好?”
“都好。”方弛远笑着回复楚母,然后掏出楚正则写给他们的信,“这是师兄托我给你们的家书,他让我交给你们的时候,告诉你们他一切都好,请你们不要挂怀。”
“哪能不挂怀啊。”楚母抚摸着信,暂时没有拆开,楚父咳了一声上前说道:“今日时间短暂,有些事也不能问的清楚,方贤侄这几日可能抽个时间到我楚家来?我有些关于正则的事,还想问问你。”
“有时间,我后天来看完老师就去伯父家叨扰。”
“哪能说叨扰。”楚母拉住了方弛远的手:“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呢。”
方弛远笑笑,其后,楚父母又问了方弛远一些楚正则的日常生活,不一会,六子那边就把东西装好了。
楚家是溪山县有名的大户,这次前来竟然开了四辆马车,马匹高大俊美,两辆马车装饰精美,两辆马车朴素些。
“贤侄让六子他们为你赶车,六子做事机敏,路上应该出不了差错。”
方弛远本不是矫情的人,看到装好的马车也没有推辞,只是对楚父道谢一声说:“如此就多谢伯父了。”
“无妨,一路顺风。”
“一路顺风。”上车前方弛远也答道。
“你咋不让弛远留下来住两天。”方弛远走后,楚母对楚父抱怨道,正则的事我还没问个所以然呢,他现在走了,又得等两天才能见了。”
“弛远离家赶考已经几个月了,现在想回家肯定是心急如焚,怎么好留人下来?”楚父边说边推着楚母的肩膀:“先回去吧,早晚也就这两天了。”
现在还是上午,还是上午,还是上午……(碎碎念)
第80章 礼物
从溪山县离开后, 六子和一位楚家仆人一起架车, 方弛远和方喜云坐在装饰华丽一些的马车上, 东西放在朴素的马车上,下午未时刚到,马车就驶进了张家村。
刚刚未时, 还未到吃晚饭的时间,方家经历了师爷报喜的事情后, 家里欢腾了几天, 只是左等右等不见方弛远回来, 就慢慢又恢复了平静。
这天,老张氏像往常一样坐在床沿子边上和几个老妇人一起说着闲话,天不热, 她扣了扣手里的铜皮罐子。
“喏。”他掏出几个黄澄澄的糖果递给了几个老妇人。
“这是什么东西?”几个老妇人认不得这种糖果, 她们吃的都是杏仁糖或者花生糖,而且在古代糖还是比较贵的,她们买了也都是给小孙子吃。
“这个叫水果糖, 橘子味的。”老张氏脸上神采奕奕的, 她也填了一个放在嘴里,看着几个老妇人不明所以的表情, 她心里觉得特有面子。
这几年方家的生活好了许多,方弛远养小鸡的法子可以让家里一年多挣上五六两银子, 但是方家也不算富裕, 这糖是方弛林给老张氏的。
“这得不少钱吧!”几个老太太把糖放在嘴里就看向老张氏问。
“两文钱一颗吧。”老张氏面上随意的说, 看着几人投过来的眼神, 她心里乐呵呵的,人都说老小孩老小孩,老张氏如今已经六十岁了,在古代这个医疗条件不高的时代已经算的上是高龄,如今她们家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是也能时常做一顿荤腥,比平常农家好很多,家里方弛林方弛远也都有出息,给她挣了不少的光,她觉得自己一辈子到头来还能享受这些风光,已经知足了。
听到价格,几个老妇人又是一阵快夸赞,老张氏不想听,就一起和她们说着村里发生的趣事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