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东征前线(2 / 2)

逆流伐清 样样稀松 1656 字 21天前

六千对五千吗?一边是火炮、燧发火枪加刺刀,另一边是纵横驰骋的骑射,魏君重权衡着兵力和武器的对比,深知在兵力相差不多时取得胜利的重大意义。这历史啊,终归是要由我们这代人书写,骑射无敌的神话,也将在我们手中被粉碎。

一股振奋的情绪涌遍全身,魏君重双腿一夹马腹,加速向前冲去,似乎前面便是曾经不可一视、骄狂放纵的满蒙八旗。

……………

龙岩东北的漳平,已被东征明军所光复,入闽作战却暂时停止,东征明军不再深入,而是以龙岩为防御中心,横扫周边县镇。漳平、上杭、华安、连城等地不是被轻松攻取,便是主动投降,闽西北这片地区尽为明军所有。

“殿下已竭尽全力,吾等前方将领希翼建奇功、破强敌,却也当严谨用兵,勿使殿下失望啊!”汝阳王马宝看过一份最新运到的物资清单,伸手递给了参谋长吴三省,脸上的神情很凝重。

没错,击败满蒙八旗足以名扬四海,足以建奇功一件。但若失败,这责任也是不小。更何况现在的人员、物资都在向这里倾斜,足见后方对此战的期望,无形之中更加重了马宝等人的压力。

“一万枝火枪,三十万发定装弹,五十门天威炮,六十门佛朗机,一百门轰天炮……”吴三省一边念着,一边啧啧有声,感慨道:“这是把手头上的都运来了呀!据我所知,这好象是计划中给长江水师和十三家的装备。殿下那个,英明,深悉轻重缓急,有这样的明——真是咱们的福气。”

“呵呵。”马宝一阵失笑,说道:“老吴,咱兄弟说话还吞吞吐吐的,明主,明君,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还能给你安个什么罪名不成?”

吴三省略有些尴尬地干笑了两声,说道:“殿下现在还不想听到外面议论,所以,这话呀,还是得收着点。”

南明时期,曾有一段时间朝廷大权已经完全被秦王孙可望掌握。所谓永历朝廷不过是个虚有其名的空架子,仅靠一小批扈从文武官员勉强支撑门面,军国大事都由孙可望裁决。

在当时的情况下,孙可望大权在握,要玩弄一场“禅让”的把戏是再容易不过的了。问题是,永历帝的宝座可以取代,永历朝廷所能发挥的号召作用却是孙可望取代不了的。因为他不是正溯,不是朱氏子孙,他一旦踢开永历朝廷,包括李定国、郑成功、刘文秀、十三家等在内的各种抗清势力几乎肯定不会承认他这个草头天子。

而朱永兴则不同,虽然是远系宗室,但到底是朱家子孙,兴复成功之后,克复武林,直趋建业,功之所在,谁当与争?入关者王,定论不磨。也就是说,追随朱永兴与依附孙可望不可同日而语。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历史上是有这样的先例,才有了创出开元盛世的李隆基。

永历懦弱无能,储君丧生缅甸,朱永兴则是蒸蒸日上,名望日隆,权柄日益汇于一身。虽然现在为了抗清大局,朱永兴还戴着“明臣”的假面具,但一步一步的正登上权力的巅峰,这是很多人都能看出来的。所以,吴三省所说的理由也是成立的,不捅破这层窗户纸,不破坏朱永兴的夺位计划。

马宝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说道:“殿下深谋远虑,可不是那些顶个王的头衔,便不知天高地厚地称帝过瘾的朱家子孙可比。说起来,老吴你说得正合我的心思,有殿下撑持着朝政,真是咱们的幸运。要粮有粮,要枪有枪,还没有那些个狗屁文官聒噪烦心。咱们就管专心打仗,多好。”

吴三省对马宝的话十分赞同,感慨道:“殿下胸襟宽广如海,待人坦诚无私,赵王殿下已折服,晋王殿下亦退让,兵将死有恤、生有养,百姓税有减、赋有免,已尽得军心民心,何人有此能为?何人能与争雄?十三家将为殿下驱驰,郑家嘛,陆战亦不足以与我军抗衡。”

“海战嘛,嘿嘿,再过上一两年,怕也要甘拜下风了。”马宝对此倒是颇有信心,南明海军发展到现在,确实也没用多长时间,但砸进去多少钱财,付出了多少努力,他却是知之不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