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1 / 2)

皇帝奋斗日常 容默 2482 字 9天前

除了对敬坤之外,他不曾对任何人直言过打算立敬坤为太子的意思。不过几乎所有人都能从裴清殊对敬坤的态度中看出来,裴清殊对敬坤是最为重视的。

心思再敏慧一些的人还能看出来,裴清殊教给敬坤的,许多都是“为君之道”。

不知该说是宋家人还是宋池十分聪明,在这种情势之下,现在与宋家交好的大臣们,已经不会再在朝堂上提立太子的事情了。

因为在他们看来,裴清殊已经属意于皇长子了,只是暂时不想正式册立太子而已。若是顺其自然的话,敬坤就能在裴清殊认为合适的时间顺利登上太子之位。但若是反其道而行之,逼着裴清殊尽快定下太子名分的话,反倒有可能出现反效果。

至于其他皇子的支持者,在看出裴清殊的态度之后,也不敢再贸然请立太子了。

不然的话,他们非常容易弄巧成拙,反倒把敬坤推上太子之位。

于是裴清殊很高兴地发现,最近自己的耳根子清净了不少。起码没什么人在他觉得自己还很年轻的时候,就说什么“请皇上赶紧立太子,以定国本”这样的话了。

专心致志地在雍定十三年的科举中选出了一大批人才之后,裴清殊打算为打破世家大族的势力,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让所有公侯伯爵像亲王、郡王一样,降等以袭。

第164章 正文结局

长久以来裴清殊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齐的宗室子弟在继承爵位的时候, 都是降等以袭, 而公侯伯爵却不是。

举例来说, 裴清殊的四哥裴钦墨被裴清殊追封为安亲王之后, 他的儿子敬霄不能继承他的亲王之位,只能降一等被封为安郡王。

如果敬霄没有被晋封为亲王的话,他的儿子就不能再继承他郡王的位置,只能再降一等,被封为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下一级是辅国将军,然后是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在奉恩将军之后,便是降无可降, 身份与平民几乎无异了。

降等袭爵的好处就是, 不会因为一个功臣的功劳, 而让朝廷一直养活着他的子孙后代。

可奇怪的是,皇室宗亲们一直都严格地按照这个规矩执行的同时,功臣、尤其是开国功臣们的爵位却不会降等。

比如老宁国公去世之后,他的世子容潭就继承了国公之位, 成为了新一任的宁国公。

这样的规矩, 导致像容家、傅家、谢家、左家这样的世家大族世代不倒。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下来,他们这些家族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就连裴清殊这个皇帝都不得不忌惮他们三分。

无论是于皇权的集中还是国家的大义来说,这都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裴清殊也知道,这样的制度已经实行了上百年了。到他这里突然要改的话,这些世家大族肯定不会轻易答应。

就连一向同他亲近的傅家, 恐怕也会为此而和他离心,搞不好还会在背后骂上他一句“白眼狼”也说不定。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裴清殊决定先推出一套较为温和的方案——将爵位制度一分为二,分为可世袭和不可世袭的两种。

其中可世袭的爵位,又分为降等以袭和不降等以袭。

将现有的世家大族研究了一圈儿之后,裴清殊钦定了几个包括傅家、容家、左家、房家、宋家在内的暂时不能动的家族,放在了不降等袭爵的行列中。

至于其他现有的世家,则自动归入了降等以袭的行列。

以后再给功臣分封爵位的时候,他也会非常谨慎,且以封不可世袭的爵位为主。

这样的改革制度一出,立时在京城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最高兴的莫过于平民百姓,最生气的莫过于现有的那些没有被列入不降等世袭的家族。

比如顺义侯府周家的世子周宁,听说将来他老子死后,自己只能做一个伯爷的时候,冲动之下竟然在酒楼里公然说了裴清殊的坏话,结果很快就被人告到了裴清殊这里。

裴清殊听说之后,丝毫不感到意外:“他都说了些什么?”

燕修看着裴清殊的脸色,硬着头皮说道:“说您欺软怕硬,专挑软柿子捏。还说您实际上不是想搞什么新政,就是不舍得白给他们银子……”

燕修吃惊地发现,自己说完之后,裴清殊不但没有面露愠色,反而大笑了起来:“哈哈,他说的其实也没错!”

“那皇上您……是打算饶了这个周宁吗?”

“不。”裴清殊收起笑容,正色道:“这个顺义侯府,朕看他们不顺眼已经很久了。顺义侯周叡,迂腐不堪,屡次公然反对新政。世子周宁,风流成性,口不择言,根本不配做这个侯爷。燕修,回头你便替朕搜寻证据,朕要处置了这个周宁。”

燕修却没有立即答应下来。他以为裴清殊忘了,便小心翼翼地提醒道:“皇上,这个周宁是皇后嫡亲姐姐的丈夫,也就是皇后娘娘的姐夫,国丈大人的女婿……”

“那又如何?他公然妄议天子,贬低新政,朕还由着他不成?朕正愁着没有‘鸡’可以杀一杀呢,他就冒了出来,这不是正好吗?”裴清殊十分自信地说道:“至于皇后和国丈那里,朕会亲自去安抚他们。朕也相信,皇后和国丈一定都会理解的。”

当天晚上,在正式处置周宁之前,裴清殊就先去了一趟坤仪宫,给皇后透了个底。

皇后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心里头当然不是很痛快。不过她也知道,自己这个姐夫的确是不大着调,裴清殊要杀要剐都是应该的。她若因为亲戚关系,给周宁求情的话,只怕会寒了裴清殊的心。

所以她只能告诉裴清殊,她会代为安慰好姐姐,让裴清殊不要因为她的关系而为难。

这个答案并不出乎裴清殊的意料。

这两年来,皇后行事越发周全妥帖,后宫的事情基本上已经不需要裴清殊再操心了。

而裴清殊觉得,现在朝廷内外的局势基本都已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所以他也不打算再以联姻的形式,拉拢别国或是朝中任何一方大臣。

他的后宫,基本上就已经这样定形了。

后宫没有后顾之忧的话,裴清殊就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国家的发展之上。

进一步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之后,雍定十四年,裴清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齐人迁至先前北夏的地盘,让他们在官府的帮助下开垦荒地,尝试种植各种适合北方寒冷天气的农作物,大力发展畜牧业。

同时,除了在大齐本土上兴建官学、女学和武学之外,也在大宛和北夏的土地上兴建官学。

至于武学和女学,裴清殊觉得还不能心急,得一步一步慢慢来。

雍定十六年十二月,大宛以当年财政收入不足为由,拒绝向大齐进贡。

次年三月,大宛国君在暗中联络匈奴人反齐的事情,被捅到了裴清殊面前。

告密的不是别人,正是一名被大宛人联络的匈奴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