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2 / 2)

非主流宫斗 忘却的悠 2079 字 1个月前

然后各抒己见的……插入如今朝堂上在吵的大事中。

如今吵得最激烈的是,吐蕃进贡的问题。

大墨四海称臣,八方来朝。

每当大墨有什么大事(绝大多数是喜事)发生的时候,那些国家都需要集体过来上供朝拜。比如皇帝和太后的整寿,比如皇帝登基,大婚,立太子等等……

除了集体来朝,各自的上供就不需要那么统一时间了。毕竟每个国家距离远近不同,和大墨的关系不同,富裕情况不同,上供时间间隔也不一样。

所以鸿胪寺一直挺忙的。

他们最近在接待的就是吐蕃的使者,现在鸿胪寺卿就在愤怒的抨击吐蕃有不臣之心。

这可是个不小的罪名。若是处理不好,就是两国交战。

大墨从不怕打,但是战争总是第一给百姓带来伤害,他们不会开启无谓的战争。

于是,讨论的重点就在,鸿胪寺的判断上。

主要是吐蕃这次太恶心人了,他们表面上卑躬屈膝,一副我们以天朝上国马首是瞻,我们带来了最好的财宝,最好的女人来表达自己的尊敬和崇拜。

一转头就是一副吊儿郎当看肥羊的目光扫视大墨的一切,肆无忌惮的调戏路上的民女(口头调戏,假装动手动脚)。被阻止了就一副,【对不起,我是新来的,不懂事】的模样。

直白的赞美一个美丽的女人是我们吐蕃的传统啊,这要是在我们吐蕃,怎么怎么怎么的。

你上前提醒他们大墨的规矩,他们就眼泪汪汪的表示,自己是多么的崇拜大墨,千里迢迢来上贡,就是仰慕大墨泱泱大国的气度,礼仪风范云云……

怎么着,合着你们恶心我们,我们不忍还不是大国了!!

各种违反大墨习俗的小动作,各种背地里吐蕃话嘴里不干不净,各种带着点藐视和傻逼的眼神看着大墨的一切。还这种往不能去的地方转悠,美其名曰了解大墨风土人情。

更让人窝火的是,这些并不完全的背着照顾(监视)他们的鸿胪寺官员和卫兵们,似乎还有点特地让你们知道一点的感觉。

这种恶心巴拉的无赖行径,直接让朝堂上下的文武官员集体不爽。

鸿胪寺卿是先帝那会儿的老臣了,从年少时期就是个火爆脾气,眼里揉不得沙子,在底下官员还在犹豫和分析这次事件算是什么事态的时候。

他直接写了奏本,把这个本来应该在鸿胪寺吵的问题带到了朝堂上。

于是成了整个朝堂一起吵。

甲方认为,不臣之心也许谈不上,但是这次的事情很有可能是他们的一次试探,若是不管,以后就会得寸进尺,敢在我大墨的地盘恶心人,得好好教他们规矩。

乙方认为,狗咬了你,你也咬人吗?大国要有大国的气度,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斤斤计较太掉份了。这种跟在后面纠正他们的一些小错,或者正儿八经警告,太婆妈了。反而有损我国天威。

丙方认为(人数不多):他们就是有不臣之心,开打,开揍。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候,永远是皇帝最头疼的时候。

好在这次的事件意见不算太左,丙因为证据不足被最先踢走,甲和乙最后炒出比较统一的答案了。

要有逼格的给这群耍无赖挑衅大墨没准还在试探什么的吐蕃人一个教训和提醒。

于是下一波朝堂辩论就变成了,怎么算有逼格,以前有没有前例,能不能照搬,能不能借鉴等等……

司轩揉了揉太阳穴,不知道怎么的,却想起了昨晚那场让自己身心愉悦,忘却了时间的畅谈。

“陛下别看我柔弱,臣妾在母亲的教养下,也是会十分御下的。”美人的目光悠远的看向窗外回忆起了曾经的闺阁时光。“那时候有个奶妈仗着奶过臣妾,有点手脚不干净,并且耀武扬威欺负人,被告到了我这里来。”

“爱妃训斥了她?”

“怎么会,我那时候才十岁,那里吵得过一个伶牙俐齿的婆子。”

“那是让沈夫人做主?”

“我只是让她一遍遍的重复她对我的辩解,然后一言不发的看着她……她就招了。哭天喊地的说没有下一次。”

“哦?”

“她是真小人,真小人永远用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一切,真小人永远对自己的利益得失最为谨小慎微。”

第13章 皇后

那些吐蕃人,这么做的根本原因,他会去查,会去防备,会有另外的对策。

现在需要做的是,让他们明白,这种臭虫一般的作为,让大墨很不爽,大墨不爽了,你们也别想好过。

他的小美人都会用这种方式震慑宵小,他似乎也能借鉴一下。

不过方式要略改一下。

作为皇帝,要面见番邦进贡的使臣是有很多仪式和规矩的,照搬韩少军所说的那个模式的话,在礼仪规程下一繁琐,就失去了震慑效果。而且,司轩压根不想接见这群不请自来的混混。

面对真小人的震慑……

“吴爱卿。”

“臣在。”脾气火爆的鸿胪寺卿上前一步,恭敬的行礼,其他人也集体闭嘴,安静的听皇帝的安排。

“爱卿最近身体不适,朕准你五日休假,并遣太医院院判为爱卿调养身体。”

“???”啥?病假?

鸿胪寺卿一头雾水,差点都忘记了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