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 / 2)

药女淼淼 忆冷香 2299 字 16天前

邓大树去了少年家,见少年家一贫如洗还不如许家,可是少年竟出门从别人家借了一个鸡蛋,给他做了一大碗鸡蛋粗面面条,还给他甜甜的梨吃。

少时,里正赵通特意过来看邓大树,热情似火的请他去家里喝水。

邓大树不好再打扰赵家,便婉言拒绝了。心里纳闷,许家什么时候在小梨村的人际关系这么好了。

且说许清林一家除去许磊去梨花观做事,其余人都在一大早出门去往永靖县。

小梨村到永靖县要沿着黄河往上游走十五里路,这么长的路程,两个小孩子不让许清林、许南背,就这么跟着大人说说笑笑走到了渡口。

“兄弟,今个全家人进县城?”船夫范黑子见是昨天拿猪头的被人取笑的老汉,热情的打声招呼。

人逢喜事精神爽,许清林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不像昨天那样的缩手缩脚,“大哥,他们是我的女儿、孙子、孙女。这是船钱。”

“两个小娃娃不用给了。”范黑子只收了三个铜钱,等了一会儿不见有人来坐船,这就专门为许家人撑船渡河,“兄弟,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你是哪个村的?”

“小梨村。”许清林望着浪涛翻滚的黄河,思绪有些飘远。

两个小孩子从出生至今从未进过县城,十分的兴奋好奇,做个船都开心的一直在笑。

“姑,你看那是不是鱼?”

“姑,那是县城吗?”

“姑,咱们家要是有条船就好了,可以天天渡河。”

“姑,我一点都不累。我还能走好远好远。”

许淼淼坐在摇摇晃晃的木船中间,眺望前方,不远处有座土黄色的县城,那就是永靖县。

前世这里有著名的刘家峡水电站,利用黄河水发电,给方圆千里的百姓带来光明生活便利。

如今这里是物产稀少贫瘠的黄土高坡,离着黄河近的村子百姓生活条件要比离着黄河远的强很多。

小梨村的百姓有黄河水吃,比那些在大山里没有河只能靠着雨水生存的百姓幸福百倍。

她在两个月里通过跟家人、村民、观里的道姑谈天,得知这里的地理跟前世一样,变化的是历史,汉朝之后的朝代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唐国。

永靖县归属北地的金城(兰州),这里有黄河,每年的降水量比起周边的县城高多了。百姓的日子还算过得下去。

一切的一切都因为有了母亲河黄河。

这一瞬间,许淼淼对黄河心怀感激之情。

一家人下船前还问了范黑子下午最晚什么时候停渡,而后兴冲冲的奔向县城。

渡口离县城二里路,还没到县城就看到宽阔的土路边有卖水、吃食、鞋子、菜等等的农民。

两个小孩子眼睛都不够使,看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黄色半透明状麦芽糖块、香喷喷还点了红点的白面肉包子都要走不动路了,翻来覆去的只说两句话,“姑,县城真好。”“姑,县城人真多。”

许淼淼笑道:“咱们还没进县城呢。”

许清林开口道:“前些天没这么热闹。这几天秋收结束了,附近的人都出来做买卖。”

许淼淼听到两个路人聊天,“这里收的税只是县城里的一半,来往人来的少些,也能赚到钱。”“那我们也来这摆摊子卖粮吧。”

她之前想过做摆摊,但是许家一贫二白,没有货物可卖,再者小商贩来钱太慢非常辛苦还不稳定,就打消这个念头。

许南跟在许淼淼身后,把两个小家伙的手攥的紧紧的,嘴唇紧闭,心里盘算着两个银锭能把这里所有的货物买下,什么时候,他才能凭着自己的本事赚到两个银锭。

许淼淼见四、五岁的侄儿侄女走了这么远的路,都不喊累不叫饿,懂事的让人心酸心疼,等会把大事办了,带她们吃顿好的。

------题外话------

周末加过年愉快。

亲们别忘记收藏哦。谢谢。

☆、7 许南初谈生意成功

守护县城的士兵个个身材魁梧,穿着七成新的皮甲,腰间佩带短剑,手持长枪,威严不可侵犯。

一个年青的士兵检查了许家人带的东西,并没有夺走散发香气的卤肉,挥手放行。

许清林见女儿看了士兵的皮甲装备好几眼,便道:“永靖县地属静王的封地,这里军队的官兵都很彪悍,土匪都不敢来这里,治安比南地的县城都要好。静王治兵严厉,是个好王爷。”

许淼淼不止一次听到静王,一个高高在上的王爷,便连小梨村的无知妇孺都知道他都在夸赞他。反之,在封建社会永靖县有这样的主人也是百姓的福气。

永靖县城的城墙是泥土砌成,高达七丈,城内有主街三条,小街十几条,占地七百多亩。

县城三条主街都有商铺酒楼,人来人往,热闹繁华。

许淼淼环视四周,县城里的人穿着打扮都比小梨村的好多了,不过肤色也黑,黄土高坡的紫外线真强,没有瞧见一个皮肤雪白的人,更别说皮肤吹弹即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黄土高坡人的皮肤黑、黄、红,就是不白。

许家人先去了钱庄兑换了银锭,而后直奔酒楼集福楼。

集福楼在县城的中间主街的最后面,位置算不得最好,不过是家老字号,已经开了几十年,口碑好老顾客多。

现在还不到用午饭的时候,酒楼的客人稀稀拉拉几个人。

酒楼大门前,许淼淼把两个小孩子的手牵过来,在许南耳边低声笑道:“小南南,接下来就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