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节(1 / 2)

将军如此多娇 吴瑕 2286 字 23天前

苏曼的视线转回到林菁身上,她用一双苍老无比的眼眸,看着眼前缔造了无数王朝传奇的女将军,微微俯身道:“不谈及私怨,将军为大昭守住国门,为天下女子表率,这是妾身该做的。只是我看将军匆匆前来,想来太子应该已经不在人世了吧。”

“是。”

苏曼笑道:“若是不出妾身所料,他最后的遗言,定然是让你辅佐李鸿登基,可对?”

林菁惊讶地看着她。

苏曼缓缓道:“我与李家三代人都打过交道,若是论了解李家人,我还是能说出一二的。他们对自己狠,对别人当然更狠,李僢利用你祖父对付‘长夜’,待你祖父死后,又利用林远靖,林远靖死后,李茂又开始利用你,但凡成为李家利刃的人,最后都没有好下场。”

“谢谢你的提醒,我知道该如何处理。”

“不必客气。”苏曼有些怅惘地叹了一口气,她放下窗户,轻声道,“放阎晓晨走吧,他只是个傻孩子啊……”

“好。”

“林菁,‘长夜’不该留存在世上,世家若是再如此无法无天,必然成为万劫不复之灾。”

“好。”

“那么,妾身可以慷慨赴死。”苏曼行了一拜。

林菁握住腰间横刀,缓缓抽出刀刃。

就在此时,屋子的大门被撞开,阎晓晨半边身子都浸透在血中,他跪在地上叩首哀求道:“饶她一命,求你!”

苏曼却喝道:“阎家儿郎岂可轻易跪人,起来!”

阎晓晨不看苏曼,右手用力向下一折,将手中横刀断成两截,大声道:“我愿封刀,从此带着她隐居世外,此生绝不与你为敌!”他声音发抖,死死咬着嘴唇,眼角是将滚的泪。

半生相依,谁能见生离死别?

苏曼却笑了。

“阎晓晨,你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她伸出双臂,“好孩子,姨母知道你难过,你过来。”

阎晓晨爬着过去,挡在她与林菁之间。

苏曼轻抚他的脸颊道:“我死,不是为了赎罪,天大的坏事我都敢做下,又岂会如此软弱?我是累了啊……我恨了这人世间这么久,我累了。”

她的嘴渐渐咯出血来,是那杯饮下的茶水。

“去南方吧,那边山多水美,去看咱们老家,再娶一房漂亮的媳妇,养几个娃娃……平平淡淡过一辈子,多好啊……”

声音渐息,她的手无力地垂落下来。

林菁默默将刀收回,她走出小屋,将瘫倒在墙角的孟继良搀扶起来,一起上了司奉龄的马车。

第180章 终章

“山雨”的力量初次显露, 与林菁带来的三千昭武卫精锐一同平乱, 两个时辰之后, 长安已回复秩序,所有叛乱者都已经伏法。

陈恪、左桉闻、裴元德等重臣齐齐出面, 控制住局势,余迢也将左贵妃与李鸿母子带回皇宫。

司奉龄带着林菁去平康里,自公仪明月处将林妙真和林慕一行人接出。

林菁向公仪明月道谢。

公仪明月还礼,而后道:“林元帅一案既然已经真相大白, 我在长安也无挂碍,今后将游历四方, 收集古埙和曲谱,为后世留存。”

接下来, 林菁以前所未有的强势入主政局, 将当年林远靖谋反一案重新翻出,在不得不掩盖皇室丑闻的情况下,揭露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琅琊王氏、京兆杜氏……等家族联合起来把持朝政、陷害 忠良的事实,并追封林远靖一系列谥号, 将当年一同被冤枉的官员一同平反。

同时,她召集宰相和三省官员, 推举李鸿为帝, 并任命几位肱骨重臣为辅政大臣,余迢为左仆射及刑部尚书, 陆君南为大理寺正卿,一同彻查世家中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的陈案, 清洗世家势力。

林菁手握兵符,在裴元德的许可下,可调动天下兵马,在几处世家聚集地布下驻军,协同当地官员对抗这些豪族们。

这些事,桩桩件件都是之前帝王绝对不敢明目张胆触及的。

但是林菁敢,因为她拥有太多得天独厚的优势——

上官皇后及其背后的家族;

左桉闻、裴元德这两位无条件支持她的坚实后盾;

家中子嗣在昭武卫收获了大把军功的勋贵家族;

以及因为林远靖沉冤昭雪,以北安王伏凯为首,重新聚拢在林家旗帜下的武将们;

还有仰慕“战神”风采的百姓和学子们……当然,还有十万几乎无损,凯旋回朝的昭武卫大军。

乃至在朝堂上,她用铁拳压制了所有异议,在所有人或是忌惮、或是惧怕、或是信赖、或是犹疑、或是仰慕的眼神中……

林菁官拜上柱国大将军,兼任正一品太傅之职,金印紫绶,又被封为“晋王”,为大昭独一无二的一字并肩王,见皇帝不必行礼,在朝中可行使摄政权利。

林菁协助李鸿下发的第一条诏令便是安置东、西突厥的俘虏。

在东突厥,设立顺州、裕州、化州、长州、定襄、云中等都督府。

在西突厥,分别设立十处都护府,并由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共同治理。

除此之外,在东突厥原九姓铁勒聚集地,建立薛延陀汗国,命贺伊为毗伽可汗,兼骠骑大将军,薛延陀汗国正式成为大昭的附属藩国。

大昭的疆域由此扩大,至阴山以北六百里,登临瀚海,向西直达波斯,是自历史有记载以来,达到的最大版图。

自长安大乱以来,皇城迎来第一次百官大朝会。

在京诸文武官员,九品以上皆跪在太极宫外的地面,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进入大殿正坐。

此时此刻,年不过两岁的幼帝李鸿正捧着一支造型颇有童趣的毛笔把玩,左太妃和上官太后一左一右端坐在皇帝身后,所有人都沉默无语,直到传来一声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