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2 / 2)

美人如钩 苏眠说 2213 字 21天前

窗内的女孩自己也不过十六岁,想了半天,才道:“我今日读到襄公二十九年,‘阍弑吴子余祭’。《公羊传》上说:‘阍者何?门人也,刑人也。刑人则曷为谓之阍?刑人非其人也。君子不近刑人,近刑人则轻死之道也。’”1

小孩听了,却沉默下去,半晌才道:“这是在说宦官么?”

不知为何,殷染觉得这小孩的声音有些发颤。

女孩点了点头,“宦官都是刑余之人,君子不该亲近他们。”

“可刘嗣贞就很好。”小孩顿了顿,又道,“刘垂文也很好。”

女孩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纠结:“那大约,宦官也有好人,有坏人吧……你看这个宦官,他就杀了自己的主子,这就不是好宦官。”

“那我如何知道他们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小孩似乎有些烦躁了,“总不能等到他们都把我杀了吧?”

女孩又想了很久,才沉稳地道:“你也不必区分谁好谁坏,只要提防住那些有权力的。有权力的人才会害人。”

“我知道了。”小孩的声音忽然间低了下去,“我知道,他们已将我母妃害死了。”

然后,便是一阵尴尬的沉默。

殷染在一旁听着,只觉出一种深深的无奈:自己固然是书读得多些,可那小太子却是自幼从权利场上挣扎着过来的,他或许说不出什么“君子不近刑人”的大道理,但他做的事情,却比自己动真格多了。

这样一来,她顿时又想到,下回段五来时,她一定要将鹊儿的事情告诉他……

如果还有下回的话。

场景忽而变幻,到了暮春时节,满城烟柳,那浓雾又渐渐弥漫上来。殷染连忙眨了眨眼睛,却见那小太子好似长高了些许,在窗下踮着脚,拼命往里头张望——

“你,”他的声音奇特地变化着,又有孩童的稚嫩,又带出了少年的清朗,偏偏还是羞涩的,逗弄得人心发痒,“你让我看一眼,好不好?”

殷染的一颗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上:她记得很清楚,当初的自己,并没有回头看他一眼。

也不知在这梦境里……自己是不是还会同记忆里一样?

她也说不明白,不过就是一眼而已,难道能改变什么吗?恐怕不能的,她的母亲依旧会死,她依旧要入宫,而她与他,依旧会陷入如今这样不死不活的境地……

可是她却偏偏,忍不住地想回头,回头去看看他年少时的模样。

回头去看看,自己所不曾见过的,那个孩提时代的段五,是如何满心依赖地望着自己的身影。

于是,她转过了身来……

***

“——咚!”

殷染猛地坐起了身,因用力过急,额头撞到了床栏,好大一声闷响。

她伸手摸了摸,又使劲眨了眨眼,眼前漆黑一片,只那窗外透入一点微光,似是极远处散发的微茫烛火,并不能给她多少慰藉。

黑暗之中,梦境里的那张脸,似乎又渐渐地浮凸了出来……

那是段五的脸。

却是已长大成人的段五,轮廓深邃,眉眼风流。

然而,满头满脸,都是鲜血。自他那挺阔的额头上流下来,浓稠湿腻,散发着腐朽的腥味……

殷染发了一阵子呆,突然侧头过去,抓着床栏对地上一阵干呕。她见过了那么多的鲜血了,母亲的,殷衡的,鹊儿的,可是从没有哪一次,像这一次在梦里所见的这么真实,这么令她心悸。

初秋的寒意渗进门户里来,又缓慢地爬上了她的手足。

她从没有……从没有像此刻这样地想他。

太皇太后崩殂的那一夜,他看向自己的眼神,她还记得很清楚。绝望的,甚或有些恼怒的厌恶。可是她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她想他,她担忧他,哪怕他恨自己也好,她一定要去见他……

如是想着,她立刻下了床,披上衣衫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梦中惊出了一身冷汗,却顾不得,奔过去哗啦打开了门——

门外竟然立了一个人!

殷染顿时骇得三魂去了六魄,当即关门,却被一双削瘦的手死死扒住了门框。

殷染慌了神了,狠命去合那门扇,那人却开了口:“殷娘子……是我,是我!”

这声音低沉而颓丧,却有些熟悉,殷染下意识松了手,那人却立刻滑肩而入,殷染当即后退数步,抬头再看,愣住了。

“离……离非?”

眼前这人,细眉弯眼,正是那教坊司中匆匆数面之缘的离非,只是太久没见,这人竟已瘦成了皮包骨头,神容倦怠,双眼蒙着一层淡淡的乌青,望过来时,眼神底里透着令人窒息的悲伤。

他穿的是宫内小厮的衣服,显是混进来的。

“殷娘子,我找不到别人了……我只能来找您。”他低声道。

殷染听得摸不着头脑:“什么?”

“求您……”他抬起头来,“求您救救戚冰!”

作者有话要说:  1“阍弑吴子余祭”——宦官弑杀了吴王余祭。《春秋》写“吴子”“楚子”(“子爵”之“子”),强调宗法等级秩序,实际就是“吴王”“楚王”。

“阍者何?门人也,刑人也。刑人则曷为谓之阍?刑人非其人也。君子不近刑人,近刑人则轻死之道也。”——“阍”是什么?是守门的人,是受过刑的人。受过刑的人为什么要称为“阍”?因为受过刑的人不是守门人的恰当人选。君子不接近受过刑的人,接近受过刑的人就是轻视自己的性命(走轻死之道)。

☆、第1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