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节老迈的杜如晦(2 / 2)

唐砖 孑与2 1645 字 26天前

中午的时候是休息的时间,高大的杨树底下躺满了横七竖八的人,至于阴凉的坎儿井巷道里更是人满为患,只有骆驼好像并不在意,卧在驼城的木头架子底下,悠闲地嚼着青草。

杜如晦亲自来了,这出乎了所有人的想象,七十岁的老人家万里奔波确实太幸苦了,穿着一个短褂子,摇着蒲扇,在云烨的陪同下参观了整个驼城,看着远处红色的火焰山,笑着对云烨说:”都说此地乃是人间酷暑之极,今日一观果然名不虚传啊。“

”戈壁就是这个样子的,尤其是这一代,那座山的石头上能够烫熟肉饼,鸡蛋敲碎了放上去,不一会就熟了,一年都下不了几滴雨,如果不是身后的折箩曼山,这里只能是旱魃横行的地狱。“

云烨请杜如晦去参观了坎儿井,这样的水利工程受到了老杜的大力赞扬,并且请云烨在驻守北庭期间千万不要忘记继续将坎儿井向远处延伸,他发现,坎儿井到了那里,那里就是一片绿洲。

参观了一整天,直到吃晚饭的时候,杜如晦才向云烨问起突厥人的动向,根据郭孝恪的消息,突厥人已经在准备远征,他建议大唐应该即刻西进,迅速的控制整个西域,不让吐蕃人染指才是。

”云侯,郭孝恪这样的奏折超过了十封,将帅不和乃是大忌啊,云侯当慎之。“杜如晦把话说得意味深长。

云烨笑到:”我的资历不足以服人,老郭又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主,发出这样的不同意见也是有的,不过依我看,西进不可取,至少三年之内不能提,去年的时候马贼横行,我还不是很担忧,今年开春以来,马贼全部销声匿迹了,这让我非常的担心,情形太诡异,杜相,我感觉今年会有大事发生,所以今年我不会翻过雪山回到北庭旧址,而是准备固守高昌,只要守住高昌不让他们流窜进草原,或者陇右,就心满意足了。

至于老郭既然不喜欢留在我的麾下,那就分出去吧,强扭的瓜不甜,我不在乎他的一万多人,相反非常的担心他会捅出大祸出来。其实他只要看着吐蕃人不让他们从高原下来就是大功一件,我不明白他为何会如此的激进。或许他自己当了主帅就会安静一些。我要求将他分出去的折子现在该有回复了吧?“

杜如晦点点头道:”我就是从郭孝恪那里过来的,然后才到了你这里,郭孝恪的反应非常的激烈,既然你也不愿意,那就回复旧制吧,我对郭孝恪也是这么说的,至于他不敬上官这条罪状,回到京师兵部自然会有公论。“

云烨摇摇头说:”这是小事,我只希望他不要忘了防备吐蕃人,一旦吐蕃人撕开了他的防线,就会兵临乱石城下,乱石城固守有余,进取不足,吐蕃人只需要派遣少数的军队看住乱石城,剩下的大军就很有可能会叩关,到时候沙州,阳关,玉门关就会首当其冲,这个罪名才是他担当不起的。既然您给我带来了一万援军,我希望他们能很快的加入训练,我总感觉时间不太多了。“

杜如晦掏出兵符交给了云烨,云烨接收后,交给了副将程处默,程处默立刻就去清点兵马。一时间房间里有些沉闷。

杜如晦带来了一万五千兵马,留给了郭孝恪五千,给云烨带回了一万,而云烨要求的援兵数量至少是三万,一万骑兵并没有达到云烨的期望。

”今年以来,朝廷从关陇之地抽掉了三万兵力远赴西域,但是陛下和老将们认为,沙州,玉门关,阳关才是最重的地方,河西不能有失,河西有警就会天下震动,所以一万五千兵马补充给了苏定方。云侯你要体谅兵部的难处。”

“我知道,您一个即将致仕的老人专门走这一趟,就是为了安稳将士的心,我也明白陛下的心思,关内不容有失,关外就算是打烂了也不要紧,我觉得陛下的这个如意打算不会得逞的。”

杜如晦呵呵一笑道:“老夫这是最后一趟公差,完事以后我就会含饴弄孙不问世事,国朝到底是要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去管理,这几年,老夫非常的彷徨,发现自己看不懂这个世界了,如今长孙家的热气球飞的满世界都是,听说现在已经开始载人载货了,魏王制造的飞船最远已经能够飞翔三里地了,只是到了最后总是会炸毁。

那些年轻官员写的关于朝廷财货的折子,可怜房玄龄需要找书院的学生特意给他讲清楚了才能彻底的明白。房谋杜断,呵呵,老矣!”(未完待续。)